6月25日,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專項《氣候變化對長江中游典型湖泊濕地的影響》在武漢通過驗收,湖北省發改委、省濕地研究中心專家表示,該研究初步理清了氣候變化對長江中游典型湖泊濕地的影響及其生態脆弱性表征,確定了濕地退化的主導生態因子,探尋了濕地退化的驅動機制,可為長江中游湖泊濕地生態系統改善、修復、重建和生態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長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全長900公里,其間有四湖(洪湖、長湖、三湖、白露湖)地區、洞庭湖區和鄱陽湖區,為湖泊濕地集中地帶。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湖泊濕地將如何演變?如何合理利用、保護湖泊濕地?項目組在收集整理近50年影響長江中游典型湖泊濕地變化的氣象水文等因子基礎上,運用“3S”技術、數理統計分析方法和動力模擬技術,分析評估了近50年來長江中游典型湖泊濕地氣象水文因子變化特征、洪湖湖泊濕地演變及濕地植被演替過程;利用SWAT、HBV模型模擬了洪湖、鄱陽湖濕地水資源變化;定量解析了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洪湖濕地徑流的影響;建立了洪湖水位、面積與氣候及人類活動的關系模型;分析了典型旱澇年對洪湖、鄱陽湖、洞庭湖濕地產生的影響;預估了RCP26、RCP45、RCP85情景下上述3個湖泊濕地未來50年降水、氣溫變化趨勢以及對水資源和生態系統的影響。
據悉,利用該項目研究成果,氣象部門已面向湖北、湖南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開展了決策氣象服務。